运气+配合+装备×技术
完美搭档,经典组合
猎鲈小分队组团开黑
惊喜刺激一浪接一浪
大雾,又是大雾!
在机场徘徊了近五个小时,飞往大连的航班还是无奈的取消了,机场消息:未来三天,前往大连的航班一张票都没有!!
为了周末与家人团聚,为了赶回大连处理公司事务,为了参加婚礼,为了周末猎鲈......我们整个航班的旅客为了各种理由,与某航进行不懈的抗争,终于在凌晨三点取得了战果,派一辆大巴将我们送回大连。从前往机场,到次日下午五时进入大连,整整在路上消耗了24个小时,巴特,我到大连了。
一路上,与大连路亚高手--手感老弟电话数十通,讨教次日猎鲈大计:潮水、钓点、杆、轮、饵......甚至细致到破晓前与天亮后采用的不同策略。他的原话是:装备我准备,保证是最顶级、最可靠的,你只要人按时出现就行!
数次检查手机闹钟,将出发时间确定在凌晨2.30。出钓前的时间真难熬,尽管过去的30多个小时未曾合眼,但依然兴奋的难以入睡。朦胧中,期待已久的闹钟终于奏响,从床上一跃而起,杀奔河口去也~
手感老弟已按时到位,每人一碗某洋快餐早餐粥下肚,神清气爽。海上雾气蒙蒙,天阴着,浪花轻轻在沙滩上拍打,海火泛出点点荧光,漆黑的大海深邃而充满未知,今年第一次河口猎鲈收获如何,就如同这海,一切都不可预测。
时间还不到四点,船长于哥还没到。手感老弟拿出了给我准备的装备,竿和pe线都是新的,前导是昨晚刚刚安装,轮保养得极其顺滑。
“小手,你觉得今天怎么样?”“天还没亮,先用这个饵,”小手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却拿出了一个红头白身的史密斯米诺拟饵“这是目前最顶级的鲈鱼路亚饵,每个价值约元人民币。S牌和D牌的路亚饵,在它的面前只能算低端品牌了。”那意思,如果这个还不中,就是‘人品’问题了。呵呵,这是在给我打气吗?
“今天天儿不错儿啊!”老于大哥洪亮的嗓音从黑暗中传来,开拔!
漆黑中摸上了船,向更漆黑的大海中驶去。小手与老于大哥反复沟通了今天的策略,先去某坨子(小岛),再去某坨子,潮水至几分,去某坨与某坨“裆”。对这些,我基本是七窍已通六窍--尚余一窍不通,作为一个淡水选手,海钓只是玩票而已,有专家在此,听从安排就好。
远处几个坨子,在黑蒙蒙的海上露出了一点轮廓,很快我们到了第一个钓点,出乎意料的是,已经有一条船在钓点附近开战了!甩吧,小手和老于一面和邻船的钓友打着招呼,一面下达了战斗指令。
一竿投出去,黑暗中也不知道抛了多远,但是感觉到阿蒙森竿的出线很顺畅,而且在飞行中后段,饵有个明显的加速,也许这就是顶级装备的优势吧。我还正在体味刚才抛投的快感,往回轻带了几手线,竟然立刻就紧了,中鱼了!
斯密斯饵果然是有效,这片海域刚刚被邻船的钓友搜索过,可这饵一下水就中了!要线,洗腮,要线,洗腮,几分钟后,一尾2斤左右的平鲈被请上了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竟然今年第一竿就中鱼了,俗话可是讲十路九空的!
天渐渐的有了点亮光,按照预订的战略部署,在四个坨子之间转战。老于大哥昨天刚刚发现的新点,小手就连中两口,拿上一条近3斤的牙鲆!这可是路亚钓获的极品啊,今天圆满了,心里暗自对这两条鱼的身后事做了安排,鲈鱼清蒸、牙鲆生鱼片,嘿嘿......
7点多了,雾还没散,鲈鱼也没出现连口的征兆,小手提议去某坨子的某湾,本人海钓盲,所以不是不透露钓点,而是实在听不太懂。
这是一个湾口约米长的小海湾,左外侧是潮流线,但由于湾岬的遮蔽,这里背风背流,船长于哥将船控制在距岸边约七十米左右的位置,小手船头,我中舱,船头向着左侧。两个人连续抛了十几竿后,都有所懈怠。小手坐下休息,按他的话:今天带你过来,你爽就行!其实后面的潜台词是:你值班,我休息。
路亚的过程其实是很枯燥的,一竿一竿的投出去,再一圈一圈的摇回来。十几竿过后,咬牙再投一竿吧,然后让小手值班,我休息。
抛投距离大概有五十米,收至近前,竿尖传来轻轻的两下点动,据教科书说,有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将竿向外送一下,至少应该停止摇轮。
但对我这个伪路亚人来说,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轮继续往回带,突然一股大力从竿尖传来,淡水选手的自然反应在这一刻体现出来,迅速杀了一下钩。一瞬间,阿蒙森竿弯成了一个大弓,在距离船仅仅十米的地方,张开的白色的大嘴,恍惚感觉足有排球大小,在海面上闪了一下,“中鱼了!”伴随我忘乎所以的喊叫,轮传出吱吱的出线声,鱼一头就向船头的下方扎了过去。
“于哥,向左摆船!”小手一跃而起,跳到中仓,帮我调整了一下泻力,“不要慌!”小手的叮嘱和我的理智是吻合的,但是无法控制我的行为,肾上腺素激增,握竿的手也微微发抖。
“估计是条巨物。”小手说;“估计是今年河口中的最大的了。”老于大哥说。
一直在出线,竿尖与手持的部分已经成了90度,约米的线容出去了一半还要多,老于大哥摇着橹在后面拼命追赶,“收线啊!”老于大哥喊。我试着摇了一下,毫无用处,线杯依旧是反转出线。
“前面有笼子,再跑就坏了!”老于大哥和小手一直在喊着什么,其实我也基本听不进去,只是双手机械地弓住竿而已,找到了那种海南甚至南油的感觉。线杯里面只剩底的时候,终于停止了出线,开始横向移动,我回头看了一眼,离开刚才那个海湾已经几百米了。
老于大哥盯着线的方向,拼命摇橹,轮上的线渐渐多起来了,其实根本不是把鱼拉回来收的线,而只是船向鱼的方向追,靠近了鱼而已。
收了不到半杯,水下又传来了巨大的拉力,又一次出到快清杯,面对水下的巨物,我基本上无能为力,只能期望它的体力不要太好,不要是运动员水平。
鱼再一次停止了冲刺,我四下张望了一下,已经到了大海的中央,看着线的方向,到了笼子浮漂附近,鱼突然向浮漂方向转向,小手大叫:“向右倒竿!”老于大哥拼命摇橹,想跟着鱼绕过浮漂,但船速与鱼的速度显然不能相提并论。
“小手!把船绑在笼子上!”老于大哥快速的作出了决定。
但是这个时候,手上的鱼竿静止了,完全没有移动的感觉,挑竿挑不动,收线收不回,完了,挂上了......
无奈,只见了个鱼嘴,连鱼多大都不知道,就这么和我说白白了?顿时泪崩!
松了一下线,把线用手带过来,在手上绕了一圈,用力拉了几下,纹丝不动,唉,真是上绳子了!紧了紧泻力,准备硬拉出来了。
三个人满脸沮丧的表情,老于大哥安慰道“抓紧回去,继续干,还能有口。”
小手正要去摘下笼子浮漂,突然竿尖大弯,整个竿稍插进了水里,差点把我拉下船,小手似乎也一瞬间就出现在我旁边,拉住我的身体,调整轮的泻力,而我毫无反应,只能拼命的双手抱住杆,避免被拉向水中。
老于大哥立刻也紧张起来,“还在!还在!!鱼还在!!!”
这次出线几乎清杯,但好在还剩几圈的时候又停了下来。脑子里回忆各种视频中钓友搏大鱼的姿态,阿蒙森竿的韧性这个时候充分发挥出来,把竿顶起来,收两手线,再顶,再收,时间一份一秒的过去,持竿的右手已经开始发抖,搏大鱼就是看鱼竿两端的哪个先崩溃,不过我觉得先崩溃的很可能会是我。
是不是把竿交给小手?体力这个时候已经完全透支,加之睡眠不足,二十多分钟的搏斗,我已濒临崩溃。
鱼不小!小手大叫:“看到鱼了!”我用膝盖顶住船帮,双手弓住竿,水下一道白影闪过,我靠,还真不小,眼看胜利在望,手上加力顶......
“别着急,遛翻了再说!”还是小手有经验,我刚刚出现一点懈怠,被小手一提醒,又重新紧张起来。鱼又发力了,这次钓线与海面成90度,直直的向下冲去,轮发出的滋滋声一度让我担心它随时会抱死,好在是斯泰拉,还是经受住了考验。如此四次看到鱼,又四次发力,不过每次出线越来越少。
又出一竿儿,又出一竿儿!终于在中鱼后将近50分钟的时候,它崩溃了,一动不动地被我拖上了水面。目测体长远远超过1米,眼睛如同乒乓球!
老于大哥一抄网下去,只抄进来个鱼头,好在这时候鱼已经精疲力竭,没有挣扎,抄网调整了一下角度,半个鱼身体滑了进来,于哥一发力,叫了声我靠,没提上来。要知道,老于大哥一刻不停的摇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橹,也是精疲力竭了。
就在缓劲的时候,鱼不适时宜的跳了一下,矛钩挂在笼子浮漂上,手感手疾眼快,拿出鱼刀一刀下去,切断了绳子,两人合力将抄网拉上船来。
这鱼真不小!它上来一动不动,卧在船舱里,身长几乎和底舱差不多;我也是一动不动,跌坐在舱里,看着它,半天说不出话来。
“怕不有三十斤......”老于大哥喃喃的说。
头晕,恶心,有点像晕船,还有点像体力透支后的疲态。
小手喊我照相,可是手几乎没有力气将鱼提起,过后看照片,提着鱼的人龇牙咧嘴、面目狰狞。
摘钩时发现,三个矛钩分别刺在鱼的嘴角、眼睛和脸颊,其中眼部的钩最吃劲,钩门几乎被拉直。
三个人一商量,心愿已了,返航。放血后称重,29斤。
四点感悟:
1、猎鲈就是这样,技术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运气才是。
2、中鱼往往就是在最后的时刻有最后的坚持。
3、如果没有技术指导手感老弟,如果没有河口“著名”船长于哥,这条鱼上不来。
4、成功之路不也是一样?运气,努力,还有身边的良师益友。
想要了解更多趣闻欢迎大家加入我们“飞鱼行”大家庭,做一个有情怀的钓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