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人很少吃淡水鱼?他们是否缺少中国厨师?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之前,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它们在湖中四处游动,甚至有时跃出水面袭击人们的脸部。面对这一场景,许多中国的美食爱好者的胃口都被勾起,他们已经想好了无数种美味的烹饪方式!但可惜的是,美国人似乎听不到大洋彼岸的呼声,每次打捞上来的战利品都被加工成猫粮和狗粮,或者被用作肥料处理。会做鱼菜的人都会感叹:这些宝贵的资源被浪费了!如果这些鱼在中国,就会有清蒸的清蒸,红烧的红烧,甚至可以炭火烤制。
然而,尽管淡水鱼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却依然无法引起欧美人的兴趣,他们根本就不吃淡水鱼!当他们钓鱼时,只是为了享受战果,如果钓到的是亚洲鲤鱼,就直接掩埋在现场,而其他大鱼则会拍照后放生。由于国内一些自媒体有意引导,一些网友开始认为西方国家不吃淡水鱼纯粹是因为鱼刺多,他们嫌处理麻烦才不吃。
那么,欧美国家为什么不吃淡水鱼呢?马云曾经提到了一个原因,说是由于污染造成的,化学物质沉积在水体底部,导致很多淡水鱼不再适宜食用。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亚洲鲤鱼一直乖乖待在亚洲人的餐桌上,直到聪明的美国人把它们引入美国。为了控制水草、藻类和寄生虫等问题的大范围传播,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决定将这些鱼放养在湖泊中。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用最"环保"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可惜的是,这两个国家成了全世界的笑柄,湖泊中的鱼多得甚至可以走路了。
亚洲鲤鱼入侵美洲,大规模繁殖,导致湖泊和河流中的其他鱼类数量骤减。欧美国家的快速工业发展付出了代价,排放的废水污染了曾经清澈的河流,重金属沉积在河底,隐形的有害化学物质更是不容忽视。与家禽和家畜不同,淡水鱼缺乏排毒器官,所以如果将其端上餐桌,食用者就会面临口腹之忧,长期下去将对健康造成危害。于是大家默契地把餐桌上的刀叉伸向了海鱼!因此,亚洲鲤鱼的泛滥依然没有让人们改变对它的吃法,而欧洲许多国家靠近海洋,因此更多地食用海鱼。
欧美人不吃淡水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鱼类品质下降,另一部分则是淡水鱼缺乏排毒器官,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同时,欧洲国家靠近海洋,海鱼资源更为丰富,因此人们更倾向于食用海鲜。
淡水鱼在欧美无法登上餐桌的原因,除了环境污染和钓鱼技术有限外,还有一些文化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因素。
钓鱼在欧美地区是一项受欢迎的休闲活动,许多人热衷于在湖泊和河流中垂钓,享受与大自然的亲近。然而,与中国的钓鱼文化不同,欧美地区对钓鱼实行了一些规定。例如,一些州和国家要求钓鱼者持有钓鱼证才能合法地垂钓。有趣的是,一些地方的钓鱼证对女性来说价格更实惠,这可能是鼓励女性参与户外运动的一种方式。
尽管在欧美地区可以钓到淡水鱼,但它们并不常见于当地人的餐桌上。相比之下,他们更习惯食用海鲜,尤其是煎和炸的方式。中国的烹饪技巧博大精深,这给淡水鱼提供了更多的烹饪可能性。举个例子,杭州的西湖醋鱼是一道非常有名的菜肴,简单易做的清蒸鲈鱼、黄河大鲤鱼和刀工讲究的松鼠鳜鱼等都是厨师们的必备技能。这些美味佳肴独具特色,每道菜的口感和味道都不相同,无论做多少次都不会重复。
当然,欧美人也喜欢食用无刺的海鲜,因为它们方便食用且不含鱼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对于多刺的淡水鱼持保留态度。不擅长处理鱼刺的人确实需要额外的时间来享用饭菜,而在高效率的社会中,很少有人愿意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进食。此外,在某些地区,由于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湖泊和河流中的淡水鱼呈现出土味或腥味,即使当地厨师下了重油和调料,也难以去除这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