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女子在上海,乘坐公交车时抢夺司机方向盘并引发事故,被检察机关批捕。今日检察院透露,这名女子为此失去了上海落户的资格。网友们对此惩罚都拍手称快,认为不守规则的人就应该让他们付出代价。
我想如果这名女子是一位正要入学孩子的妈妈,这个惩罚对于她的孩子来说,会更加剧烈,孩子极有可能上学会成问题,还会遭受到别人的指指点点,一辈子都抬不起头。不守规则的人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尤其要想到此的要害。
我们常常教孩子要做一个“懂规矩,守规矩”的好孩子,却从未想过以身作则的去告诉孩子什么叫“规则感”。“规则感”的建立有多重要?父母你别轻易别越界,先了解下什么是规则感吧。
什么是规则感?
规则感就是做任何事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有序排列,无论遭受到怎样的外力入侵,该遵守的规则,绝不会去轻易破坏。孩子的规则感是需要由父母来帮助一点点建立的额,规则感一旦建立,处于规则感中的人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感才稳固利于长久。如果说制定的规则,父母不去执行,孩子不愿遵守,那么规则感将会荡然无存,有序也会成为无序,不乱则会成为乱,一个公司如此,一个家也是如此,所以对于小孩来说,建立规则感很重要也很必要。
安全教育,是建立孩子“规则感”的第一要素
之前一个6岁小孩独自驾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小孩的这个行为是经过父母允许和鼓励的。据小孩的妈妈说,当天因为她在开车时,女儿在后排吵闹,还爬到了驾驶员的位置。这名妈妈就干脆让女儿跪坐在她身前开起了车。
6岁的孩子,对于安全是尚处于懵懂的阶段,他们没有亲眼见过真正惨烈的车祸,也不会懂得安全规则的重要性。而这个视频中的妈妈却因为孩子的一时淘气,还鼓励其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幸好是没有酿成大祸,如果是孩子乱扭方向盘,跟其他车辆相撞,很可能就是一尸两命的结局,到时候后悔都不来及了。
“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在孩子需要教育时,做父母的不去引导,而是纵容他错误的行径,就如同时给了他一瓶“毒药”,这是许多中国父母都在无意识做的事情。
在南京曾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一名妈妈带着女儿过马路时,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被疾驰而来的汽车撞飞,医院。
在江西,一辆汽车行驶在高速路段,车内一名13岁的男孩突然打开天窗,将大半个身子伸出窗外,在途经限高杆的时候,男孩与铁杆发生直接的碰撞,最后不治身亡。
这一个个血淋淋的悲剧,正是在我们一个启示:作为父母,孩子的规则教育就要从安全教育开始。父母必须要告诉孩子的是,在这个社会,无论你身处何处,违反安全规则的事情,千万不能做。
因为安全法则来不得半点的侥幸心理,你一旦越界,付出的代价将是终身都无法在挽回的。
孩子的“规则感”,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
我们都知道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美国作家鲍德温说过一句话: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对于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
曾经亲眼目睹过一个关于安全教育的案例:在站台等待火车的时候,一个孩子问“妈妈,那条黄色的线是干嘛的?”妈妈耐心的解释说,“这条黄色的线代表警戒线,人不能站到超过这个黄色线的位置去,否则火车过来的时候,就会很危险。我们要站到黄色线外,排好队,等火车来了再按顺序一个个上车。”
说完,孩子的妈妈和爸爸就自然的站到黄色线外站成笔直的队形。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而孩子看到父母的行动也会模仿着去做。
孩子在心智尚不成熟的阶段,对一切都会充满好奇。看到什么都会提出自己的疑问:马路上的交通指示灯变来变去是干嘛的?公共场所张贴的警示标语是什么意思?这时父母不仅可以告诉孩子这是都是约定成熟的文明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并且要用实际行动来引导他,你可以这样做,你必须这样做。
有次我跟儿子乘坐地铁时,他看到地铁上贴的让座标识的标语,问我,妈妈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我指着上面的图案,一个一个告诉他,遇到这几种人群,我们可以给他们让座。就像妈妈刚带你上车时,有位叔叔看到我带着小孩,就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我们。如果你现在遇到一个老爷爷或者大肚子的阿姨,你也可以给他们让座。
儿子认真的点点头,果然在下次坐地铁的时候,他就给一位孕妇让座,还得到了别人的表扬,为此他也非常高兴。
“规则感”不是死守规矩,而是让孩子明白自由的边界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由一个个小小的行动来养成的,而这个行动的源头就在孩子小的时候。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行动影响者。如果父母在小的时候,给孩子的规则感建立好了,孩子一生都会受用。
但是“规则感”不是说让孩子去死守规矩:河边危险,就干脆不去;吃糖蛀牙,就绝对禁止;玩游戏影响学习,就把家里的网给断掉……这些都是物极必反的理解。真正的“规则感”是让孩子在自由的玩乐中,告诉其有哪些边界是不能触碰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吉米的小孩跟父亲一起去一个湖边钓鱼,这个湖边有一个标识牌着现在是鲈鱼的保护季,如果钓到鲈鱼的要求放生。那天吉米掉到了一条大鱼,整个过程都是由吉米单独完成,父亲全程也很赞赏。结果等鱼收上来后,发现是一条鲈鱼,爸爸看到了说必须把鱼放回去。吉米生气的问为什么?爸爸说因为还没有到鲈鱼开放的季节。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一时的欢愉,觉得破坏一下规则没什么。要知道,规则的建立就是去约束你的行为,如果你为了自己的私欲,去破坏了。一旦这种侥幸思想形成,那将会在自由里面迷失掉原则,最后就变得面目可憎。
枕边育儿寄语:
给孩子建立“规则感”,不是让他死守规矩,而是懂得自由的边界,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的规则感首先是来源于父母的教育和以身作则。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并给他做出榜样,就会给孩子在慢慢自立的路上,建立起一道稳固的防线,不让孩子走偏,从而健康良性的成长。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