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杜诗简析之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TUhjnbcbe - 2022/10/16 9:13:00
隐居当此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杵寒,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大家认真读三遍)

精确注释:

1.李侯:即李白。《宋书》:谢灵运云:“每对惠连,辄得佳句。”

2.阴铿:南北朝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作者发现老杜诗中大量化用南北朝诗人的诗句,南北朝亦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了解。此处说回阴铿,说到他便是想起一则典故。有一日,阴铿聚宴会友大家喝酒正是高兴,这阴铿发现一端酒的仆人也有意喝酒,便赐予了他一杯酒,旁人皆笑道,你真是多事。后侯景之乱时,阴铿不幸被乱贼所抓,中途却有人将他救了出来。阴铿定睛一看,不正是那次端酒的仆人!

3.东蒙:1.山东省蒙山别称。2.陕西终南山山峰名3.道家指东海仙境中的山。此处东蒙客一意指当时诗人所在地,一意指隐士。

4.弟兄:《韩诗外传》:使两国相亲如弟兄。说到《韩诗外传》,作者想到其中一句名言,“吾未尝闻吾过,吾亡无日矣”,意思即我没有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失,我感觉我快要灭亡了,与大家共勉。

5.醉眠秋共被:说起共被同眠的兄弟史上还有许多,一为姜肱,姜肱与其弟姜季江都以孝闻名,常与其弟共被而眠,一日两人共同去见郡吏,路遇强盗,两人争着去死,于是强盗放他们离去,但留下了随身衣物财物,到达郡县之后,郡吏询问,姜肱却不语,强盗听说后,十分敬佩,竟冒险前来拜访。

二为闻鸡起舞的祖逊与刘琨,二人关系极好,不但共被而眠,且有共同的理想便是复兴晋国,建功立业。一日,祖逊在睡梦中听到鸡叫,便一脚踢醒了刘琨,问他是否听到鸡叫,刘琨摇头便说夜里听到鸡叫是不吉利的。祖逊说他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于是两人约定当早晨听到鸡叫时便共同起床练剑。

6.幽期:指男女之间的隐秘约会,大家不要歪想,老杜此处是指他们相聚的日期。

7.北郭:大家可能下意识会想到被狼吃掉的东郭先生,千万要分清楚,这里是北郭先生!《韩诗外传》记载,北郭先生曾拒绝楚庄王邀请他出仕的要求,所以这里的北郭其实是指隐居不仕的人。

8.小童清:《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之不俗。

9.落景:梁元帝《纂要》:晚照谓之落景。即夕阳晚霞之景。

10.寒杵:寒秋时的杵声,杵古代洗衣服时用的棒槌。寒杵之声常用来表达环境的萧索之意,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11.屯云:积聚的云气。《列子》文:望之若屯云焉。

12.《橘颂》:《楚辞》中的一章,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屈原歌颂橘树不畏风寒,借以表达自己定会坚守节操。《杜臆》:《橘颂》以受命不迁,行比伯夷。

13.莼羹:《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返乡归去,这也正是“莼羹鲈鲙”一词的来源,一般比喻诗人的思乡之情。

14.簪笏:即簪冠与手版(手版即古代大臣上朝携带用以记事的狭长板子),比喻官职或官员。

隐居当此

竹子翻译:

李哥啊,你总是能写出如此美妙的句子,就如南朝的阴铿一般,让老弟好生羡慕。这么些年,我啊也算是一名隐士,咱老哥俩就如兄弟一般。喝酒吟诗,同眠共被,携手出游,乐哉乐哉!如此更是令我想到咱还有一个与他人的约会,就一起出发去寻找北郭先生吧。

踏门而入,真是十分高兴。看到一旁侍立的小童如此清俊,便知北郭先生定也不凡了。果不其然,我们聊的真是投机,一直到晚暮,屯云堆积,寒杵声声,竟也不想离去。我们就如《橘颂》之中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呢?也便不讨论这仕途之事了,那些琐事如何比得上我们如悠悠沧海的友情呢?

隐居当此

竹子小解:

这首诗是一首排律,何谓排律?排律即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延伸,加以铺排而成。

不得不说,两人的感情真是深厚,作者前已析过《春日忆李白》《冬日忆李白》《赠李白》等等,这首诗与前几首相比,篇幅较长,描写了老杜同老白愉快的生活片段,表现了两人如沧海般广阔纯正的友谊。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六句即为第一部分,运用白描、用典等手法表达了对李白的赞扬与钦佩,一“客”字,显示,作者是前来应邀欢聚。第一部分中“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为中心句,此句上句以正写夸赞李白,下句延伸“共被携手”所写两人之关系,尽见弟兄之情,结构清晰,条理明确,我们在创作一首诗时,一定要学会安排,切不可写一句想一句。

第二部分为中间六句,描写了一段两人同去寻找北郭先生的生活片段。从抒情转叙事,结构层次清晰。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一句颇为用巧,两人同去寻找北郭先生自身“入门高兴发”十分高兴,可下句并没有描写北郭先生如何,而是转而去写侍立的小童十分清俊以小童衬之,从而让我们去联想北郭先生的高格,不可谓不巧妙,我们在创作一首诗时,例如状物诗应学之,若一直采用正面描写,比如“李侯有佳句”虽更直观,然深刻与趣味却劣衬托太多。

第三部分为后六句,叙事再次转抒情。所以整首诗便是抒情——叙事——抒情这一大体结构,写排律的诗友更应注意,结构就像我们盖楼房一般,需稳!上一部分“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对此部分“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一句,为何对呢?提一词“欲扬先抑”,虽已晚暮,如此萧瑟,但我们的友情终究如沧海一般深厚,“谁欲讨莼羹”运用反诘的手法,“谁欲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表现几人隐居的高格。

当时李白亦作一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篇幅愈长,叙事细节等方面更佳,贴下以供大家欣赏。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欢迎大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诗简析之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