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诗明章法,则近诗之道矣
TUhjnbcbe - 2022/10/13 20:55:00
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9491804.html

如果说诗意是诗的灵魂。章法就是诗的躯体,它决定诗意表达是否流畅、完整。

一、七律以唐朝杜甫的《登楼》为例,看起承转合。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首联起,破题:第一句“楼”,第二句“登”点题,引事就题起。

颔联承,接起句写景:“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上句“天地”写空间,下句“古今”写时间,引出颈联的遐思。

颈联转,“或书事或写意”,“与前联意相应相避”。从景转到抒情,

颔联实写眼中所见,颈联虚写心中所念,用虚实来的变化。同时照应了首联“伤客心”“万方多难”。

就如七绝的第三句,这首诗的转折在第七句,陡起波澜:“可怜后主还祠庙”。

尾联合:“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宕开一笔,“日暮聊为《梁父吟》”。

二、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陆游《书愤》为例。

(唉!)早岁那知世事艰,(如今只能)中原北望(但是)气(仍然)如山。

(想当年在)楼船夜雪瓜洲渡,(和)铁马秋风大散关。

(可惜啊)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真羡慕孔明)出师一表真名世,(可是)千载谁堪伯仲间(呢)!

加上括号里的字,俨然是一位历经沧桑、思路清晰、壮志未酬的老人饱含深情、娓娓动听的一段诉说。

以李白《秋下荆门》为例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首句景起,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布帆无恙”是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曾在殷仲堪幕府谋事,有一次请假乘舟东下,殷仲堪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这一典故,说明旅途平安,一帆风顺。“挂秋风”来自于“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第三句由上句“秋风”而来。西晋时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鲈鱼鲙,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自然联系到张翰当年。与张翰不同的是李白远离家乡,所以说“此行不为鲈鱼鲙”。反跌一笔,引发结句。

“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句中“自”字,呼应上一句中“不为”,两句紧密连贯。

全诗句句相应,环环相扣,自然无痕,整篇浑然一体。

总之,一篇诗作,起承转合要前后照应,句与句之间衔接有用意、有联系、有逻辑,情景、虚实、需做整体铺陈。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诗明章法,则近诗之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