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作为低脂肪高蛋白质的优质食材,是许多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如果你不爱吃鱼或很少吃鱼,那真是错过了好营养。在营养专家看来:想要维护饮食健康,每星期最好吃两次鱼。
鱼到底有什么营养之处,能被这样看重呢?
吃鱼,有这4大好处!
说鱼肉好,那它自然是有着让人无法拒绝的优点:
1.防止肥胖
一提到肉,大家首先都会想起容易长胖,但到了鱼肉这里可能是个例外。
鱼肉的优质蛋白质多,脂肪含量少(尤其是饱和脂肪少),热量非常低,反而有利于防止肥胖。
2.预防“血管堵”
一些海鱼含有一定量的ω-3脂肪酸。这是一种能够预防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预防俗称“血管堵”的好东西。
它能增加血管里的有益胆固醇、减少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帮助分解代谢体内脂类,降低冠心病、高血脂、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抗衰老、防痴呆
鱼肉里的维生素B12和其他营养成分丰富,有维护人体正常神经功能的作用。适量吃鱼有助于预防老年性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另外,像这些营养素都被认为是抗衰老、防病的抗氧化剂之一。有研究表明,多吃鱼肉可以保护组织免受紫外线伤害,防止皮肤松弛、出现皱纹。
4.促进发育
有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鱼一次的儿童,比很少吃鱼甚至不吃鱼的儿童睡眠更好,且智商分数高出四分之一。
吃鱼虽好,但现如今在外面流行的一些吃法,却是非常不推荐:
这里要重点点名“鱼胆”
有些人说吃鱼胆能治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和眼病,所以就算鱼胆再苦再难吃,也甘心啃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做不仅不治病,反而会中毒,甚至丧命!
很多鱼的鱼胆都是有毒的,已知的就有十多种。它们全部属于鲤形目鲤科,被称为胆毒鱼,包括鲤鱼、草鱼(鲩鱼)、鲫鱼、青鱼、团头鲂(武昌鱼)、鲢鱼、鲮鱼、鳙鱼(大头)等等。
其中,又属草鱼胆中毒者最常见。因为草鱼体型大,胆汁多,市场上很容易买。
鱼胆中的胆汁毒素,可能只需几克就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因为听信鱼胆能治病而擅自吞服中毒的人,不在少数!
一条三四斤的鱼,里面的一颗鱼胆就能放倒一个壮汉。
一开始表现为上吐下泻,如果你以为只是吃坏肚子,并没放在心上,那后果就严重了——肝肾损伤、急性肾衰竭、肝坏死、心绞痛,最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所以,吃鱼不吃胆,不管生熟,饭桌上吃鱼尝到苦也要吐掉啊。
杀鱼的时候,还要避免鱼胆汁喷溅到眼睛,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鱼的2种吃法,毁营养还伤肝
说起吃鱼,不少美食爱好者肯定会提到烤鱼,相信不少人也都尝过它的美味。好吃是好吃,香也真香,但这么吃,却把鱼肉本身的健康营养价值全毁了!
1.烤鱼——营养变质还易产生致癌物
上面也说到了,鱼里含有的营养物质像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胆固醇有好处。但是,这些好处在烤鱼的这种做法下,就不复存在。
通常在外面的烤鱼首先会经过油炸的处理,在客人点菜后再加入其他调料,继续上桌加热。如此高温一炸,再加上多余的油脂,破坏掉里面的必须脂肪酸、维生素等,还会让本来低脂肪的鱼变得富含脂肪。
可能有些人觉得破坏个营养也没什么,但最关键的是,高温烹制的过程中,会使其中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包括强致癌性的苯并芘、致衰老的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等。
另外,烤鱼的重口味烹制,也会掩盖掉某些不新鲜的鱼肉。如果鱼不新鲜,吃了对健康更不利。
所以,劝大家嘴馋的时候尝尝就好,别经常吃!
2.生鱼片——寄生虫找上门
日料、生滚鱼片等吃法,在一些爱吃鲜嫩口感的人里很是流行。但经常吃对肝脏很不好,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或淡水螺类而被感染的概率极高。我国广东省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病患者,大多就是因生吃鱼虾而染病的。
有些人觉得:我吃鱼的时候,有特别拿酱料、芥末杀毒呀!
这么想就错了!别以为生鱼片用酱料和醋拌过,就能杀死其中的肝吸虫!最为稳妥的办法,始终是充分加热,煮熟了再吃。
4个妙招,教你做出最好吃的鱼
其实,说起鱼的做法,不外乎煎、烧、煮这些。那你知道什么鱼最适合什么样的吃法吗?
1.蒸鱼
像一些高端鱼或者本身比较新鲜的鱼,比如鲈鱼、鲥鱼等,就特别适合清蒸,这种做法也对营养保留最好。
TIPS:注意蒸鱼的时候先将锅内水烧开,再蒸鱼,切忌用冷水蒸。这样蒸出来的鱼,可以让外部组织凝固,帮助锁住内部鲜汁。
2.做汤
奶白色的鱼汤最是鲜美!像鲫鱼、大黄鱼等淡水鱼类,鱼肉细嫩、营养价值高,最适合孕妇、老人、孩子等人食用。
TIPS:做汤时可以预先把鱼煎一会儿再下锅,可以防止鱼肉破碎。
3.红烧
带鱼、草鱼、白鲢、鲤鱼等红烧较好。另外一些本身不太新鲜的鱼也可以红烧。
TIPS:烧鱼时最好等鱼熟后再跟姜一起放。提早放姜,会让鱼体浸出蛋白质阻碍生姜的去腥效果。
4.慢炖
鳝鱼、鳕鱼、黑鱼等本身肉质比较紧实的鱼,可以与豆腐配合在一起慢慢炖汤,两者之间的营养可以起到互补,帮助补钙。
3个动作,挑到新鲜好鱼
说了这么多做鱼吃鱼的技巧,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鱼本身的质量够好够新鲜。
★一看
看眼睛:眼睛很干净、凸出来的新鲜;眼睛不凸、还很混浊的鱼差一点。
看鱼鳃:新鲜的鱼,鱼鳃是粉红色或红色的,闭得很紧,里面没有脏东西;差一点的鱼,鱼鳃发灰发紫,散发着腥臭味。
看鱼身:如果买的是冷冻鱼,还需要特别看一下鱼身。质量好的冷冻鱼,鱼身泛着自然的光泽,身上很干净;质量差的则相反。
★二摸
用手摸一摸,如果掉色,则为染色鱼,不要买。
★三闻
柴油鱼有淡淡的柴油味,洗衣粉鱼因为经过甲醛溶液的浸泡,会有甲醛的刺鼻味道。
吃鱼的好处不少,但吃法上要保证健康
1.冬季最适合吃温热性的鲫鱼
它性平味甘,有和中补虚、温胃进食的功效,最适宜搭配豆腐、蘑菇、猪蹄直接炖汤食用。半斤到1斤大小的最好,肉质最嫩。但感冒发热期间和爱长口疮的人最好少吃。
2.吃鱼种类尽量多些
鳗鱼、秋刀鱼等脂肪较多的鱼适合烤着吃,吃时可在鱼身上挤点柠檬汁;鲤鱼、白鲢、花鲢、草鱼、带鱼红烧后风味更好;黄鳝鱼、黑鱼、鲫鱼、鳕鱼等本身味道鲜美,适合炖着吃;鳜鱼、鲥鱼、鲈鱼等高端鱼肉质细嫩,适合清蒸,保持原汁原味;金枪鱼、真鲷、三文鱼等海水鱼可以生吃,但要确保新鲜、安全。
3.少吃或不吃鱼头
年,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发现,鱼龄越大,鱼脑和鱼皮中蓄积的汞就越多。为安全起见,最好少吃鱼头。
4.鱼子不适合“三高”人群
富含卵磷脂的鱼子由于胆固醇较高,“三高”人群最好少吃。此外要提醒的是,由于鱼子外有一层膜,常会“穿肠而过”,营养并不容易被消化吸收。
5.谨慎选择进口鱼
美国近90%的进口鲶鱼来自常常使用抗生素的越南。美国食品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