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能被淹死?你也许认为是痴人说梦,但有些鱼确实能被水淹死。
这听上去好像是一种无稽之谈,但钓鱼人都会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钓上来的鱼如果处置不当确实会被淹死。
在自然界中,还真有这么一种鱼类,它就是攀鲈。
攀鲈是一种同时能用鱼鳃和肺部呼吸的鱼类,但正是因为肺部的出现,攀鲈的鱼鳃已经萎缩到了一定程度,如果长时间憋在水下,就有被淹死的可能,所以攀鲈只能生活在浅水里,时不时的将头伸出水面呼吸一下空气。
攀鲈鱼(climbingperch),属于亚洲特有的淡水鱼,全球仅有2个种,主要分布在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地区。
这种鱼在中国仅有一种,学名叫龟壳攀鲈。不过它的俗名有很多,如过山鲫、巴摩鱼、辟邪鱼等,在云南称为“吧西哩”,傣族语译为“很快消失的鱼”。
而攀鲈没有鱼鳔,所以它们需要在水里不停的游,不然就会沉底。而且体内的鳃比较小,光靠水里的氧气不够,因此它们每隔十几二十秒就把脑袋探出水面呼吸一下。当然,如果一直被按在水里,它就会在水里缺氧而晕厥死亡,即溺水死亡。
攀鲈身上有异于一般鱼类的呼吸器官:普通的鱼只有腮,但攀鲈的腮盖下面比其他鱼多了一个“花朵”一样的腮上器,通常只有原始鱼类才会有这个器官。这个腮上器能直接从空中吸收到氧气,就可以在陆地上生存了。实验显示(没有阳光曝晒和有一定湿度),攀鲈可以在陆地上没有水的地方呆上6天之久。
攀鲈虽然聪明,却也没有那么神奇,它不会爬树,树上的攀鲈是被鸟儿叼上去吃的。
能被水淹死的鱼不止攀鲈,还有塘鲺、黑鱼,有的有钱人经常买鱼放生,这其中也包括水鱼。
有时一次放下去几百只,城里不容易找到近又合适的地方。大多放在了公园的湖里,也有人把水鱼放在运河里。
运河防渗工程建完后,两边都是90度的水泥麻石堤,水鱼根本就上不了岸。
家养的水鱼本来就脆弱,加上一饿一病,最后连浮上水面的力气都没有。嘴里辅助呼吸的副腮气温高时根本满足不了氧气需要,虽然也有病的因素,但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淹死”。捞起来是浑身上下都是水肿的,四肢都缩不回去。
不管哪种鱼,能被淹死,就说明了水中没有了氧气,鱼也会因为窒息而死。
比如在夏天高温的时候,水中的含氧量会急剧下降,因此有时候我们可以看见鱼类探出水面仰头呼吸,也是为了吸取空气中的氧气。
鱼能被淹死,可能也有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因为水生植物将水中的氧气耗尽,生活在这个水域的鱼就会因缺氧而死。
还有第三种原因,鱼下潜过度造成窒息身亡。鱼利用鱼鳔来调节自身的体重,进而做到在水中自由上浮或下潜。如果鱼下潜的深度超过了它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鱼鳔便会调节失控,鱼就不能再上浮而最终因窒息而死亡。
如果把鱼放到一个足够深的水底,即便鱼的身体可以承受得了深水的巨大压力,鱼鳃功能也异常发达,但是只要水足够够深,便没有任何光线,水中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水中也就没有了氧气,鱼就会被淹死。
金枪鱼、部分鲨鱼以及部分软骨鱼类在内,由于鳃部的退化,它们无法像其他鱼一样通过吞水来获取水中的氧气,而是通过快速的游动,使水流经鳃部才能获取到水中的氧气,针对这类鱼,只要将它控制住,使它无法游动,便能将它淹死。
只能说,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