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专题分享没有人喜欢或愿意在自己身上任何位置留下疤痕,但在地球上却有着一条最深处达米,宽30公里至公里,全长近公里的“疤痕”。这条“地球疤痕”滋养着数亿生命,影响着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它被称作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起源与发展东非大裂谷(GreatRiftValley),目前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六分之一,是万年前由非洲板块的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理奇观,纵贯东部非洲,属于典型的生长边界。据美国宇宙飞船测量,其每年的增宽速度可达几毫米甚至几十毫米。并且有科学家预言说,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开裂,2亿年后,它会被撕裂成一个新的大洲。地理位置由于东非大裂谷的长期撕裂,在地图上形成了东西两条不同的分支,并逐渐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大裂谷的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直达红海北端,全长约公里。而大裂谷的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谷,全长多公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并由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所命名。南部由莫桑比克接壤海口,西北侧则连接苏丹约旦河,北部则与死海相通。在整个大裂谷内部,有着多达30个的湖泊与众多火山群,为非洲内陆提供了充足的天然蓄水库。形成原因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早在多万年前,阿拉伯陆地板块与非洲板块是连在一起的,并没有形成如今的红海区域,但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裂开与拉伸,使得阿拉伯陆地从非洲大陆分离出了,而正是由于这种地壳发生的大断裂,导致整个断裂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抬升与断裂现象,由于非洲板块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和地壳断裂的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涌出,渐渐形成了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如今的东非大裂谷的谷底。而马达加斯加岛也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与非洲大陆分裂开,形成了当今非洲最大岛屿。裂谷分支经过几千万年板块运动,如今的大裂谷主要分为了东西两个分支。东支裂谷带东支裂谷是主裂谷,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千米,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米不等。西支裂谷带也同样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但是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伯特湖等一串湖泊,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附近,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全长多千米。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千米,东西宽40~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形成了哪些地质地貌?火山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它由地下熔岩强烈涌动堆覆的三个圆锥形火山丘组成。主峰基博峰-乌呼鲁峰-高米,是非洲最高山峰,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山峰雪线在海拔米左右,峰顶有一个直径米、深米的火山口。口内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由于靠近赤道,气候炎热时,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因高度及坡向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从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直到高山草地、荒漠、冰川,依次而上。肯尼亚山:裂谷右侧的肯尼亚山,海拔米,是非洲第二高峰。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廓非常清晰,是东非大裂谷最佳欣赏的切入口,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得“东非十字架”的称号。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登上悬崖,放眼望去,只见裂谷底部松柏叠翠、深不可测,那一座座死火山就像抛掷在沟壑中的弹丸,串串湖泊宛如闪闪发光的宝石。湖泊图尔卡纳湖:东非裂谷带上许多湖泊中的一个。湖区呈条带状,南北伸延千米,向北一直抵达到埃塞俄比亚边界,东西宽50至60千米,面积多平方千米,湖南海拔米,它不仅是肯尼亚境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碱湖。图尔卡纳湖上捕鱼的渔夫-by波布非洲的盈盈由于图尔卡纳湖处于干旱地区,水源不足,湖盆周围的侵蚀作用比较微弱,因而到今天仍然停留在孤立隔绝的状态之中。由于湖水不能外流,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碱水湖泊,湖水具有明显的滑腻感,表现出较强的去污能力。其实在那久远的年代里,图尔卡纳湖曾经同尼罗河是相通的,只是因为后来的地壳运动,相互之间才渐渐失去联系。今日的图尔卡纳湖,其南部是一片深水区,最深处可达米左右。维多利亚湖:位于两大裂谷之间。该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为两国与肯尼亚界湖。面积平方千米,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尔湖。它还是尼罗河主要水源。年,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到此考察尼罗河的源头时,遂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该湖泊。维多利亚湖湖岸线曲折。常年有卡盖拉河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维多利亚尼罗河,在那里形成了每秒达立方米里本瀑布。著名的尼罗河支流白尼罗河就发源于此。维多利亚湖水产丰富,尤以非洲鲫鱼、尼罗河鲈鱼最为有名。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的湖。“坦噶尼喀”在班图语中意为“汇合”或“聚集”,是指无数溪流在此汇合以及许多部落群居在沿湖。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位。它属于标准的裂谷型湖。断裂作用形成了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蜿蜒曲折的湖岸线长达千米。湖泊深米,是仅次于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面积3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湖。为非洲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赞比亚四个国家共有。坦噶尼喀湖由于它丰富而洁净的水源,使它成了鱼与鸟的家乡。湖中至少有种以上属丽鱼科鱼和种非丽鱼科的鱼类。多数都生活在湖底。这里的非洲鲫鱼最为有名,鸟类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很多,有白胸鸦、红喉雀、斑鸠、白鹭、黄莺、灰鹳、鹦鹉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红鹤。坦噶尼喀湖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周围植物生长繁茂,野生动物成群出现。湖中多鳄鱼和河马,周围有大象、羚羊、狮子、长颈鹿等。马拉维湖:“马拉维”在当地尼昂加语中是“火焰”的意思。湖面狭长,面积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米,最深处达米,其水量相当于个鄱阳湖,属世界第四深湖。大部分水域位于马拉维共和国境内。马拉维湖栖息着10个科的多种鱼类,其中属于该地所特有的鱼类超过90%。马拉维湖国家公园里的哺乳动物包括河马、豹、弯角羚、薮羚、山羚、黑斑羚、灰色的潜水羚羊、大狒狒、绿长尾猴和大河猪等。公园里的岛屿是成千上万的白胸鸬鹚的重要栖息地,沿滨还生活着许多鱼鹰。爬行动物则以湾鳄、蜥蜴和形形色色的蛇类为主。草原马赛马拉-塞伦盖蒂生态系统草原:草原是裂谷带的重要景观。这里草原不仅面积大,而且集成了非洲大部分特征性动物资源。马塞马拉和塞伦盖蒂两个国家公园则是草原的典型代表。它虽分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但却连成一体。马塞马拉国家公园位于肯尼亚的西南角,面积0多平方千米,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野生动物园毗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这里野生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种群数量大。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每当雨季到来的时候,会有万只角马和20万只斑马从坦桑尼亚向北迁徙到马塞马拉。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与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相连。它是东非野生动物众多保护区的核心部分。公园植被以开阔草原型植物为主。主要植物是马唐和鼠尾草等茅草及水蜈蚣属植物,低地和山地植物主要是金合欢。公园里有两条向西的河流常年有水,还有不少的湖泊、沼泽、泉眼,使这里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公园拥有规模极大的动物群落。在95种哺乳动物中,大都为这里特有。它们在季节性的水源地和草场之间来往迁徙。年,最后一群野狗从公园中消失。这里还有种鸟类,包括34种猛禽、6种秃鹫、大鸨、鸵鸟等。对人类的意义
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威峡谷,发现了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据测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万年。奥杜威峡谷也被称为人类的摇篮,因为在峡谷的遗迹中发现了多处早期能人的遗迹和遗骨化石。
年,在裂谷北段的图尔卡纳湖畔,发掘出一具生代已经有万年的头骨,与现代人十分近似,被认为是已经完成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典型的“能人”,被称为“图尔卡纳男孩”。年,在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交界处的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万年的“能人”遗骨,并在硬化的火山灰烬层中发现了一段延续22米的“能人”足印。这说明,早在万年以前,大裂谷地区已经出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属于人类最早的成员。从古至今,东非大裂谷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也是动物,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繁衍延续的发动机。东非大裂谷里的地球奇观,足够让人去上十次非洲都不带重复的。疫情后马上约起来,让小布带你穿越东非大裂谷。
波布非洲
自然旅行和生活方式品牌
撩小布开启非凡体验
波布非洲创始人盈盈的个人小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