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6元斤也卖不掉一年数次小瓜虫爆发,掏空
TUhjnbcbe - 2021/11/22 0:33:00
北京皮炎医院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112/8582670.html

-----广告-----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数次大规模小瓜虫病害爆发,绝大部分养殖户血亏,有人亏数百万...

文/中国水产频道整理

今年广西钦州港、龙门港金鲳鱼由于投苗量过多,养殖区无法承载太多网箱,以至从7月份以来,接二连三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海水小瓜虫病害,掏空了养殖户的心血,雪上加霜的是,还受到了“莫名谣言”的中伤,腹背受敌之下,即使是好鱼的价格也是跌跌不休,绝大多数养殖户血本无归。

10月中旬,钦州地区金鲳鱼养殖户在抢收

相关专题链接:暴跌7元/斤,贱卖一条亏3元,惨烈!不足2个月,这里养鱼暴亏了2个亿!贪婪!海面酿惨烈“公地悲剧”!小瓜虫+链球菌肆虐,几千万条金鲳、鲈鱼染病,养户血亏数千万怒!又有“刁民”想害金鲳鱼!吃带小瓜虫鱼得败血症?广东海大教授权威辟谣乱!价格太乱,这条鱼飞速成长!“癌症”盯上了,盗贼盯上了,还有台风?

进入10月份后,钦州港、龙门港网箱存活的金鲳鱼所剩不多,大概在几百万条鱼,正当养殖户以为海区减负了,金鲳鱼应该能安全无恙了,然而老天爷似乎要赶尽杀绝,大约在10月中旬,这个养殖区再次迎来虫害爆发,基本上结束了今年的养殖。

据养殖户称,国庆黄金周后,鱼价频频下跌,钦州港、龙门港被迫上市鱼价被压得更低:当时6-7两规格的鱼本应该可以卖到9元,但是跌到6-7元/斤也难卖,8-9两规格的8元/斤,养殖户送到码头,收购商也嫌三嫌四,以各种借口再压价,养殖户真是欲哭无泪。

被迫上市的金鲳鱼,价格被压得很低

据了解,今年当地养殖户亏本太多了,大亏几百万,小亏几十万、十几万。除外,养殖户还担心,这片海区究竟怎么了?明年还能不能养鱼,怎么养才能降低发病风险,钦州港、龙门港养殖户何去何从?不妨看一下:海水鱼体系关于广西钦州市金鲳鱼养殖区“白点病”的调研简报。

海水鱼体系关于广西钦州市

金鲳鱼养殖区“白点病”的调研简报

(文/海水鱼体系)

近日,广西省钦州市钦州港金鲳鱼(学名:卵形鲳鲹)养殖海区出现严重的“白点病”(刺激隐核虫病),为了及时了解病害情况,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病害防控指导,降低经济损失,海水鱼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寄生虫病防控岗位科学家李安兴教授团队于年10月22-24日对该养殖区海域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团队在钦州市选取了3片养殖海区10家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图1),通过现场寄生虫检查、咨询访问等方式了解了当地金鲳鱼“白点病”的基本情况。

1号海区多为平方米,水深7米的深水网箱,5-10厘米大小规格的金鲳鱼苗出现大量浮头,皮肤上有明显白点,摄食明显减少,甚至不摄食,生长缓慢,日死亡约尾,总死亡率为7~10%。一斤以上规格的成鱼无明显症状,仅鳃上有少量白点。

2号海区部分渔排(约1/3)出现发病,摄食明显减少,日摄食量从每网箱(-尾)3包饲料减到半包,日死亡~尾,总死亡率为5~10%。

3号海区渔排鱼苗仅出现少部分浮头,游动不安等症状,未出现明显死亡。

在疾病的防控上,大部分养殖户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仅日常捞出死鱼,部分有条件的企业会将深水网箱拉到外海,并辅以硫酸铜等挂袋治疗。综上分析:迄今钦州市养殖区的鲳鱼“白点病”呈局部发病,发病程度较轻,未出现大量死亡,属安全可控。

图1调研地点示意图(红色星号为调研位置)

根据实地走访了解,认为导致这次钦州港出现“白点病”爆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渔排位于湾内内海区域,水流交换条件差、水质差,容易发生“白点病”。

二、种苗放养密度大,整个海区放养鱼苗量达一亿尾,远超当地*府规定的放养量万尾。

三、10月中下旬,当地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气温降到17~18℃,而海底温度则高达24~25℃,存在于海底的包囊开始孵化,上下水层的交换,导致海区养殖的金鲳出现“白点病”。

图2患病鱼体表症状

疾病防治建议

1.及时换洗网衣,清除网衣上虫体胞囊。

2.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施拖移网箱,或者疏散网箱,降低网箱密度。

3.发病期间可适当减少投饵,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组分如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多糖等。

4.时刻

1
查看完整版本: 6元斤也卖不掉一年数次小瓜虫爆发,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