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诱饵技术》#
深水网箱是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关键,能扩大养殖面积,减少陆基污染,提高鱼的质量和产量,是国家力推的绿色、健康、高效的养殖方式,也是推动渔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深远海网箱养殖模式下,天然海域的饵料无法满足鱼类需求,只能靠人工投饵,还要配备管理人员和投饵渔船,这会耗费大量人力、饲料和能源,还可能造成养殖海域污染。
在投饵模式下生长的鱼类,由于其索饵耗能少,其在体型和肉质等方面与野生鱼类均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鱼类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鱼类由于具有低脂肪、口感佳的特点而备受青睐,但野生鱼类的捕获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亟需探索建立一种提高鱼类品质的新的养殖模式。
据水生生物行为学研究,灯光对趋光性鱼类、虾类、头足类有明显诱集作用,还能增强它们的摄食强度。
刘超他们发现,在淡水网箱上方装个灯,能诱集饵料生物,增加网箱区的饵料生物密度,让鱼有得吃,长得快。
杜飞雁等人发现,灯光诱集对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有明显影响,能提高其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没改变群落结构。
据相关研究,咱设计了灯光诱饵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这技术利用海水中鱼类和浮游动植物的趋光性,网箱里装太阳能光诱饵设备,晚上用灯光诱集饵料生物当饵料,是种零投饵拟半野生化的新型养殖模式,让网箱养殖鱼类抢着吃。
海水鱼类喜欢波长在-nm左右的绿光,这是通过不同光源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确定的。我们选择了绿色LED灯作为光源,吸引的饵料主要是玉筋鱼群、鳀鱼群和虾群。
前期安装测试显示,灯光诱饵系统装在网箱里对养殖海域环境无污染,但这系统对养殖鱼类品质的影响,还没有相关报道。
这次研究挑了我国主要的三种海水网箱养的鱼,一个是大黄鱼,一个鲈鱼,还有一个真鲷。
在装有灯光诱饵系统的网箱里养鱼类,拿传统投喂饲料的网箱当对照组,量一下这两种养殖模式下鱼肌肉里营养成分(粗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的含量,再做个营养评价,最后分析投入产出比,给这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材料和方法
这个灯光诱饵深水网箱周长40米,由网箱、框架、平台、太阳能板、水下集鱼灯、缆绳和监控装置组成,整体结构见图1哈。
集鱼灯是一种短波长范围在至nm之间的绿光LED灯,它能根据光伏板的情况自动感知。当光伏组件电压低于15V且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系统会自动判定天黑,随后启动水下LED灯。开灯后会延时8小时关闭。
用没装诱捕灯的同样规格网箱做对照网箱,实验用的网箱安在青岛金沙滩外海。
年5月27号,在福建挑了健康的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的大苗,规格分别是.50加减4.32克、.00加减7.31克和.00加减6.28克每尾,用活鱼运输船运到金沙滩海域。
5月30日,在3个灯光诱饵深水网箱里,按照10kg/m3的养殖密度,分别投放了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的大规格鱼苗。根据网箱规格算出养殖水体体积,投放密度分别为尾/箱、尾/箱、尾/箱。
同期,在3个对照网箱中分别投放相应密度的大黄鱼、鲈鱼和真鲷鱼苗作为对照组。在养殖管理工艺上,3个灯光诱饵深水网箱不投喂,而3个对照网箱则每天投喂蛋白质含量为40%的颗粒饲料,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网箱的日平均投喂量分别为40-60千克、25-35千克和20-30千克。
年6月8日、7月8日、9月10日和11月8日,在3个实验网箱中各随机抽取20尾养殖鱼苗,观察鱼体形态,测量体长和体重,然后按照公式计算肥满度(K):
体重用W表示,体长用L表示。年11月8号,在对照网箱和实验网箱里各随机抓3条鱼解剖,看它们肝脏的形状以及腹腔里脂肪的情况。
哎,咱说说这养殖鱼的营养品质评价啊。
11月8号,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网箱里各随机抽取3条鱼,刮下它们的鳞片,剪取50克肌肉组织,把每组每条鱼的肌肉都充分混合,当作样品,每组要做6个平行。
根据国标GB.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中的第二法酸水解法,先让样品在盐酸里水解,再用无水乙醚提取,最后测脂肪含量。
根据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样品经盐酸水解,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依据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第一法内标法,样品经水解-乙醚提取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
根据传统网箱养殖模式与灯光诱饵抗风浪网箱养殖模式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养殖效益分析,计算公式为:纯利润值=总收入-总成本,其中,总成本=苗种费+饲料费+人工费+设备折旧费。
用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ANOVA)来分析实验数据,Duncans多重比较用于检验差异的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表示。
好了,我们来看看结果和分析吧!
用三种鱼苗做实验,这些鱼苗都是人工繁育养大的,个儿都挺大,肚子也鼓鼓的。五个月后,对照网箱里的鱼还是胖,灯光诱捕深水网箱养的鱼整体变薄了,体型也变修长了,大黄鱼变化最明显(见图2)。
把实验组和对照组捕到的鱼进行解剖,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大黄鱼有轻度脂肪肝,肝呈粉色。而用灯光诱饵的实验组到11月收获时,肝明显比对照组小,脂肪肝的症状也更轻(见图3)。
对照组鲈鱼样品腹内有类似猪板油的脂肪,而用灯光诱饵的实验组样品腹内猪板油状脂肪明显少一些(见图4)。
看看这三种鱼在实验期的体长、体重和肥满度的测定结果,分别在图5、图6和图7里。
可以看出:在灯光诱饵深水网箱养了5个月后,大黄鱼、鲈鱼和真鲷体长分别长了4.83%、24.94%和23.82%,体重分别重了2.69%、58.97%和31.43%,肥满度分别降了23.08%、17.69%和29.51%。
在普通网箱养殖条件下,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的体长分别长了11.41%、29.37%和29.36%,体重分别多了52.11%、.85%和74.29%,肥满度分别少了1.3%、2.76%和-3.90%。相比之下,在灯光诱饵深水网箱养殖条件下,养殖鱼类的体长和体重增加率比对照网箱小,肥满度大幅下降。
网箱和灯光诱饵网箱养殖的3种鱼的肌肉脂肪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哦。
从表1可以看出,灯光诱饵模式养的大黄鱼和真鲷,它们的肌肉脂肪含量分别是每克2.60克和2.60克,和对照组人工投喂网箱养殖鱼相比,分别少了75.24%和46.81%,差异特别显著(P<0.01);而鲈鱼在这两种养殖模式下的肌肉脂肪含量没什么差异(P>0.05)。
对照组:普通网箱养殖鱼类。实验组:灯光诱饵深水网箱养殖鱼类。*:实验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