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广告-----
-----广告-----
“零排放圈养绿色养殖”的真实案例,他真的做到了!
日前,《水产前沿》发布了关于华中农业大学何绪刚教授所研发试验的“圈养模式”的报导引起了水产业者的广泛讨论,不少养殖户朋友希望更多了解到该模式的真实养殖情况。今天,《水产前沿》再次走进武汉新洲,采访了一个真正靠养鱼赚钱养家的养殖户,他的案例相信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土塘升级的优势和未来。
今年5月22日放苗,放苗规格为17-20尾/斤,养殖至今2个月的时间已经有4-5两/尾,每个桶的设计产量为-斤,“如果按照现在的鲈鱼价18元/斤,单桶的利润能有2万元。”武汉兴渔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喻志林高兴地向笔者说到。
养殖户喻志林(左二),荆门市五龙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郑连春(右二)
养殖户喻志林
水产前沿: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加州鲈圈养情况。
喻志林:我从去年10月份接触到何绪刚教授和这种加州鲈圈养模式,我认为它能解决土塘养殖发展的两个重点问题,从今年正式开始建成投产。这个实验池塘共有4亩水面,池塘水深3-4米,放置了8个桶养殖加州鲈,桶深3米,直径4米,由于是锥形桶,所以每个桶的水体约为m3。为了摸索更合理的养殖密度,每桶的放养密度均不相同,单桶密度在-0尾之间,到现在为止养殖鱼体健康,没有发生过病害情况,投入品只有饲料、加州鲈保健品等。
水产前沿:您为什么愿意尝试圈养模式?
喻志林:新洲一直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近几年特种鱼类如加州鲈、*颡鱼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不少养殖户希望通过转养特种鱼类来实现增收。我从年就进入水产养殖行业,从4年前开始研究加州鲈养殖,养了这么多年鱼,土塘的两个致命性问题就在于底质和溶氧。
传统的土塘养殖没有排污系统,残饵和粪便严重影响底质、水质,进而影响养殖鱼类的健康,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应对;另外传统养殖模式虽然有增氧机,但局部增氧并不能保证每条鱼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渔业需要发展,那么必然需要升级转型,何绪刚教授的圈养模式完美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水产前沿:圈养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有哪些改进,带来了什么优势?
喻志林:圈养模式针对传统养殖模式的两大问题增添了吸污、排污系统,根据我自己实际养殖情况,排污率达到95%以上。养殖的鲈鱼基本没有发病情况,桶与池塘底质是隔开的,不用害怕寄生虫影响,而且也基本不需要调水、换水,从动保成本上就节省了相当多。
桶内设计的微孔曝气增氧方式也有别于传统增氧机增氧,能够保证长时间水体高溶氧状态,保证每条鱼都能享受到充足的氧气。在这样优质的环境下高密度养殖就有实现的可能,目前我一个桶内的平均放养密度在-0尾,相当于传统模式1亩的放养密度,产量也相当于传统模式1亩产量。换句话说,目前圈养模式1亩水面的产量达到传统土塘养殖的4-5倍,1亩的利润可以达到4-5万元。
饲料投喂
水产前沿:圈养模式所投入的成本高吗?普通养殖户会不会负担不了?
喻志林:刚开始的时候有过担心改造池塘的成本高,可能无法接受。但事实上改造的成本并不高,完全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我改造池塘把所有的建设和设备费用等加在一起,平均一个桶才-元,一组4个桶的成本在-元,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性投资,使用寿命8-10年不成问题。运行成本最主要的就是耗电,经过我自己的摸索,我认为不用24小时全天增氧,我现在的做法是增氧1小时停半小时,相当于全天开16个小时的增氧就可以,这样也能节省一部分的能耗。现在使用的3kW的增氧设备,一天的耗电量在50度左右,折合成电费也就一天20元左右,但产量高了,平均下来跟土塘养殖的差距并不大,甚至还要小一点,我算过之后一斤鱼的成本只有8.5元。
从成本上来看,相信大多养殖户都可以接受这样的改造价格,并且利润可观,这也证明了圈养模式的改造难度小,可复制性强。
水产前沿:使用圈养模式在管理上是否有所改变?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喻志林:集约化养殖模式还有一样更为明显的优势就是便于管理,自从改用圈养模式,管理简直上升了一个台阶,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操作简单,每天排污一次即可,一次排污半小时,早上或者晚上排污均可。排污还能让桶内水体与外塘水体交换,保证水体的健康,也基本不用调水泼药了,节省了人力财力。水质监控设备直接控制增氧设备,手机上就能看到溶氧情况,一旦溶氧低,增氧设备自动就开启为桶内充氧。捕捞也比以往更加轻松,不用再拉网出鱼,两三个人基本就能搞定,直接把鱼从桶里抬出来还能减少鱼体损伤,买个更好的价格。如果今年养殖效果良好,我准备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并且提升养殖密度。
传统养殖模式需要照看很大的水面,但集约化圈养把鱼集中在几百平方的水面,外塘水体有自净能力基本不用花费精力去管理,只针对几百平的养殖区域管理即可,一个人管50个桶都不成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渔业升级,除了池塘改造,还要设备的升级。比如,水质监测只看溶氧已经不够了,需要更多的水质数据和更先进的检测设备,最好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分析。
水产前沿:圈养模式是不是降低了养殖技术门槛,养殖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喻志林:虽然看似简单,但想要成功把鱼养好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的,细致的管理是一方面,苗种饲料的选择也是重点。我选用的是我国自主选育的“优鲈3号”,随着“五大行动”的推进,关于良种选育的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好的优良品种进入到大家的视野当中。饲料方面,特水鱼养殖一定要选用高档且品质稳定的饲料,圈养模式本身的饲料利用率就高,选用高档饲料能带来更高的效益,我现在使用的五龙饲料效果就很不错,营养全面,配合圈养模式最低的饵料系数可以达到0.76,这比土塘养殖更有优势。
加州鲈饲料
写在最后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从土塘养殖发展到圈养模式,喻志林在武汉的新洲区率先进行零排放圈养,发展了周边鲈鱼养殖户30多家,并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设施渔业带来的优势。
相信通过喻志林的养殖案例大家能够对圈养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据数据统计,年全国池塘养殖总产量已经达到.4万吨,占总水产养殖产量的48.84%,可以说土塘养殖群体基数相当大,前段时间由财*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渔业发展支持*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也旨在进一步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构建渔业发展新格局,设施化已经是渔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圈养模式也只是土塘升级改造的方案之一。10月20日,第四届中国工业化水产养殖高峰论坛将与中国水产前沿展同时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