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钓湖钓海钓,看他人钓鱼,想自己的人 [复制链接]

1#

唐人张志和用一首《渔歌子》的短短二十八个字,为我们描画了一幅优雅的垂钓图:“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画面色彩明丽,动静和谐。那个“青箬笠、绿蓑衣”的钓者,是老是少?有怎样的面貌怎样的性情?每次看到这首诗,我都要猜想一番。春天的生机勃勃,钓者是为了鳜鱼吗?更多是为了桃花流水的春汛吧。

有鱼出水

钓鱼和打鱼,完全不同的感觉。柳宗元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是赞美弄潮儿的技术还是感叹讨生活的不易?假如没有“但爱鲈鱼美”的人,江上是不是便没了一叶舟?这位弄舟人以何为生呢?相比而言,豁达的陆游,在“鹊桥仙”里这样描写了一个打鱼人,我倒是喜欢:“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无名渔父,打渔为生,随着潮起潮落安排自己的营生。不要说谁高谁低,适合自己才是最好。打鱼要有专门的工具,钓鱼就简单多了。一根钓竿,可钓出一盘美味,也可以钓来八百年的江山社稷。就看钓者主攻什么。

更多的钓鱼人,为了好玩。“吃鱼不得钓鱼乐”,就是这个理儿。有的人,利用休息天,车马劳顿跑到很远地方钓鱼,却一整天没有收获。没关系,就图一乐子。记得很多年前有个相声,讲了个钓鱼者的故事。那人没钓到鱼,买了两斤回家。家人说他钓到的鱼太少,二斤都没有。他急忙申辩,整整二斤,还饶了两条。

这样的人不少。买鱼回家,或多或少有玩笑的味道。垂钓时的“愿者上钩”的心态,对养生健体,大有好处。坐在树荫、草地上,有大把时间看云卷云舒,不亦快哉!

寻找最佳钓点

只要走到有人钓鱼的地方,我都会忍不住看看桶里的收获。钓者都很愿意被人看成果。丰饶者洋洋得意。收获不多的人,心态一样好:大鱼在后面。我看古运河边、看长江的浅滩、看水库边不同的钓者,一样的风貌。还有,各色钓竿也很有意思。简单者用竹制的钓竿,一样可以斩获颇丰。像我第一次去钓鱼,莽撞地用竹钓竿跑到野河里,居然钓到十条鲹鱼鲫鱼。那鱼,多给我面子!似乎要映衬我生活年年有余不曾?想多了。

现在的钓竿林林总总。长度也各有千秋。在万福闸的桥头,我看过十几米的长钓竿,也在荷花池畔,看人拿两三米的小杆子,一样玩得尽兴。现在,高级钓竿的一杆双钩、三钩都很平常了。看到过一条倒霉的鱼,嘴巴吞钩,背鳍位置还挂到一个鱼钩上。疼不疼?应该很疼。要不,古时候处理最凶恶的罪犯,用鳞迟这个刑罚?

那天到海边,看到了海钓的人。他们用的是抛竿,很长的线,很多的钩抛将出去,很技术的活儿。鱼钩上有铃铛。鱼儿上钩,铃铛会响,通知钓鱼人赶紧收杆。大海是不平静的,不是退潮就是涨潮,没有安静的时候。水面的波浪,层层叠叠,撞击在礁石上,轰鸣如万马奔腾。

在礁石的某个角落,寻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几把鱼竿同时抛进水里,静待鱼儿上钩。所以,场地的选择很有讲究。单单安静,远远不够。至少要有足够抛竿的空间。最好还要有留下海水的坑坑洼洼。这样钓到鱼可以养着。海鱼通常出便死,就近放置,能延长存活时间。

一窝海螺

我本想拣点海螺。正在退潮,是捡海螺的好时机。只是地方没选对,既是游人较多的海滩边,又有好几个海钓人。估计他们没事干,都去捡过海螺。我翻开好几块石头,只看到小小的海螺,一窝一窝地拥簇在一起,紧紧吸附在石头上。藤壶、海虹、牡蛎等,一样没有。飞溅的浪花,随着潮水时不时冒起来一阵。

坐在礁石边上,听潮看海,尽可能让心平静下来。“在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诗人的语言,无数次触动过我。我无数次在海边寻问,想找到答案。可是我深深地知道,没有人给我答案。

意满志得也好,心存侥幸也好。时间以自己的方式流走,生命也是。

海钓的收获

钓鱼的人,能不能钓到鱼?鱼儿会不会上钩?都没有答案。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钓鱼也是。何况人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