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莫名其妙的背锅侠黄河鲤价格飙升至万元 [复制链接]

1#
轻度白癜风能治吗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9338863.html

1、鲤鱼的分化

南北方在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存在不少的差异,这点毋庸置疑。但有些关于南北双方差异的言论在传播过程中,总被人刻意地“掐头去尾”,已到达他想要的效果。比如北方人偏好鲤鱼,而南方人不吃鲤鱼,实际真是这样吗?恐怕有夸大的嫌疑。

2、北方鲤鱼的代表:黄河鲤的兴衰

北方人喜好鲤鱼,历史悠久,尤其是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黄河鲤。我国关于黄河鲤鱼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史经》中写道“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其中的鲤鱼指的便是黄河鲤,意味是说“吃河里鱼,为何偏要吃黄河鲤”。虽是反问,但侧面恰反衬了黄河鲤的地位。

孔子与黄河鲤的渊源,更是将鲤鱼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地位。鲁昭公赏识孔子,恰逢孔子得子,差人送了一条体型肥大、俊美的黄河鲤。为表示感激,孔子将儿子取名为“孔鲤”。不管孔夫子是否有拍马屁的节奏,至少“鲤”字在孔子心里颇为吉利。未曾想到的是,两千里的后世子孙为避先人讳,竟再也不烹饪鲤鱼了。

相比南方,北方可食用的常见鱼种可谓是“少得可怜”,除去鲤鱼外,也就是草鱼、鲫鱼、黑鱼、鲶鱼可选。历史上的黄河鲤产量巨大,也间接促使它霸占北方的酒桌,最后演化为“无鱼不呈宴”的传统,而这里的鱼默认是鲤鱼,其中以黄河鲤为佳。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客观而言人们参与自然的活动较少,反而成就了黄河的渔业大丰收。资料显示,50年代每年从黄河里捕获的黄河鲤超过了几十万斤,单单是河南段每年产量稳定在15万斤。像郑州、洛阳、灵宝、三门峡、巩义等这些拥有专业捕捞队的县市,月捕鱼量在-斤/船,其中黄河里占据了一半左右的产量。因为捕捞量大,当时黄河鲤的价格低廉,附近的居民逢年过节也能购买一条尝鲜,并不觉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转折发生在80年以后,黄河周边的工厂增多,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农田灌溉用水几乎未做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了黄河及直流。同时,黄河陆续兴建了多个水电站、水闸,两岸河滩被拓实,影响了鲤鱼的迁移及产卵。

更严重的是,自年至年黄河发生了大大小小21次的断流,干瘪的河底裸露在外,接受太阳的炙烤。结果就是,黄河鲤的产量骤减。90年左右,一条渔船黄河鲤的产量不足斤,不及当年的一个零头。年曾有高端酒店出价万元收购纯野生黄河鲤,竟然连续数周未毫无所获。

虽然吃不到黄河鲤,养殖的鲤鱼每年在北方也要不错的销量。春节期间,鲤鱼价格涨至了10元/斤,与草鱼只有1元的差距。鲤鱼在南方消费者少有参与的情况下,销售量屡创新高。年全国鲤鱼产量达到了万吨,位列淡水鱼总产量第四的位置,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众鱼”。

3、南方人真不吃鲤鱼?

开篇写到,网络中“南方人不吃鲤鱼”的说法比比皆是。诚然,南方人对鲤鱼的喜好程度远不及北方,但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南方人不喜欢吃鲤鱼,更不意味着整个历史时期,南方人都排斥鲤鱼。事实上,南方人大规模抛弃鲤鱼,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

古代关于南方人吃鲤鱼的描述枚不胜举,其中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中描述的最为形象。身为江浙人的施耐庵,数次在书中提及鲤鱼,指出烹饪鲤鱼金色为佳,可见施耐庵对鲤鱼颇为熟悉。宋江获罪发配至江州,即现在的九江,在琵琶亭上,张顺讨了两条金色鲤鱼:一条做辣汤,一条用酒蒸后切成鱼片食用。因味道过于鲜美,宋江还吃坏了肚子。

即便是三十年前,一部分南方人大年三十也有吃鲤鱼的习惯:要么蒸一整条鲤鱼,要么蒸一条鳊鱼。罗霄山附近的江西人、湖南人不仅不排斥鲤鱼,甚至还比较喜欢鲤鱼,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还要置办一条。湖南湘西的稻田里常养着鲤鱼,立秋后晚稻抽穗灌浆,便可放水捉鱼。《舌尖上的中国》曾做过专门介绍,鲤鱼开膛破肚,加入盐、葱姜等作料,制成腌鱼,味道浓郁、久放不坏,是人们出远门、农田劳作时不错的下饭菜。

事实上,南方也有味道鲜美的鲤鱼,比如云南星雨湖的大头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蛋白质丰富、脂肪高,味道依旧鲜美,曾是当地接待中外贵宾的必点佳品。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星雨湖里的大头鱼产量一度稳定在3/4万公斤,基本刚上岸便被抢购一空。虽然现在纯野生的大头鱼已经灭绝,庆幸的是,人工繁殖的大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仍是云南的一道美食。

麦溪鲤是南方另一个知名的鲤鱼,产自广东省高要区大湾镇。麦溪鲤头、嘴小,鳞呈银白色,肉质肥嫩胜小鸡,甘香可口,深受当地人喜爱,有“鱼中之王”之称。麦溪鲤早在明朝已负有盛名,清朝成为朝廷贡品。即便是现在,捕获的麦溪鲤也以高价输送到珠三角和港澳台。

4、如今为何部分南方人排斥鲤鱼了?

现在部分南方人排斥鲤鱼,原因极其复杂。

首先是如今的水产业发达,供给充足、多样,远比过去的四大家鱼和鲤鱼、鲫鱼多得多。流行的鳊鱼、鲈鱼等,在味道上的确比普通养殖的鲤鱼,味道更鲜美、口感更舒爽。既然有得选,自然冷落了鲤鱼。

其次鲤鱼在中医里属于发物。鲤鱼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本是好事。但对于有过敏性疾病或处于康复期的病人而言,蛋白质过于丰富反而加重他们的病情。有瘙痒或是过敏体质的人群,不建议使用。

再者是水体环境的变化。北方河流、湖泊水底多胶泥,而南方多淤泥。重点是近二三十年,南方水产养殖蓬勃发展,几乎所有的湖泊存在饲料投放过量的情况,水底淤泥增多、土腥味浓厚。鲤鱼恰恰是典型的底层鱼,有拱食的习惯,即边游动、边用肥厚的嘴唇“刨食”。鲤鱼土腥味加重在所难免。

最后是文化的影响。当周围的人群不食用鲤鱼后,自然无非形成风气,时间一长失去了味觉记忆。就如同北方人偏好水饺,南方人喜欢混沌类似,饮食习惯所致。

原创:老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