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入口的清烩鲈鱼片 [复制链接]

1#

栽松伴云发耕味娱耄期

——耕味叟

品鲈之二

清烩鲈鱼片

“清烩鲈鱼片”作为江苏鲈鱼名馔的代表,创制于何时,古籍中无从查考。石港民间的说法是:这个菜是在唐朝初年,石港地方官员为拍尉迟宝林的马屁,逼厨子做没有骨刺的鱼而来。初一听,还以为是无稽之谈。唐朝初年还没有南通,又哪来的石港?尉迟宝林又怎么会跑到还未曾出现的“石港”来?后经考证,此传说还真有历史根据。

“石港”在隋代叫“石渚”,是一个滨海的渔村,有个叫“卖鱼海产品市场。初唐贞观年间(~),随着海岸线渐渐东移,人们在这里开河港,冲盐碱,变荒滩为良田。开垦之时在泥沙中挖出一方石碣,上有“凤凰所栖,乃是宝地;石港新开,幸福万代”的偈语。这消息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唐太宗想亲临宝地巡视,于是就派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先期到石港来建造“行宫”。唐太宗不知何故一直没有成行。一直到唐懿宗咸通六年()才把这座行宫改成了广慧寺。从前广慧寺大殿右侧墙壁上就有“尉迟宝林监工”几个字,碑文还记载了这座建筑的兴建过程。尉迟宝林在石港监造行宫有十来年时间,一日三餐,食谱天天不同,顿顿不重复,再加上京官、地方官往返频繁,宴请、叙事共餐,这可急坏了石港的地方官员,也忙坏了石港的厨子。好在石港有得天独厚的咸淡水产和优质的畜禽和蔬菜,原料丰富,竟逼出了一个南通古代烹饪技术的发祥地。直至现在,石港当地的民间说唱中仍自豪地保留着“隋唐古菜肴,根源在石港”的唱词。

尉迟宝林南通市已故特一级烹调师李铭义擅制鲈馔。“清烩鲈鱼片”是他的拿手菜之一。此菜原汁原味,鱼片滑嫩腴美,色白如雪,汤汁浓醇似乳,清淡爽口。以香醋蘸食,其味更佳。该菜被编入《中国名菜谱》《中国烹饪辞典》《中国烹饪大百科全书》;年入编《中华饮食文库·中国菜肴大典》(海鲜水产卷);年被评为江苏名菜;年6月,被评为“南通市十佳古典名菜”。原料:鲈鱼肉(去骨刺)克,荸荠片50克,水发木耳25克,鸡蛋清1枚,香菜叶10片,韭*段50克;绍酒50克,精盐5克,葱末0.5克,姜末1克,白胡椒粉1克,水淀粉40克,鲈鱼骨浓汤克,芝麻油10克,色拉油克(约耗克),香醋50克。制法:⑴将鱼肉片成长约5厘米、宽约2.7厘米、厚约0.7厘米的片,放入碗中,加鸡蛋清,精盐2.5克、水淀粉20克搅拌上劲。⑵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色拉油,烧至四成热,放入鱼片,用铁勺轻轻拨散,至鱼片呈乳白色,倒入漏勺沥去油。⑶原锅留底油(75克)仍置旺火上,放入葱末、姜末炸香后,再放入韭*段、荸荠片、木耳,舀入鲈鱼骨浓汤,加绍酒、精盐(2.5克)烧沸,撇去浮沫,倒入鱼片再烧沸。然后用水淀粉(20克)勾芡,淋入芝麻油,起锅盛入盘内,撒上白胡椒粉,放上香菜叶即成。上桌时,配带香醋蘸食。品味此菜,会有缕缕墨香,飘进您的心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