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奋斗者说丨坚守8年杭州鱼校长用跑步 [复制链接]

1#

-04-:29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王逸群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争相涌入杭州,成为用“奋斗”书写城市历史的杭州人,为这座风景秀丽的创新之城注入新活力。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推出《奋斗者说》栏目,记录杭州人在这座城市创业、奋斗的故事;也通过他们的青春与梦想,记录下这个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印记。

张高立,年出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从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研发。从事农业近20年,扎根余杭8年,张高立创立“鱼校长”品牌,自己出任校长,探索出生态养殖模式。

走进位于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三白潭村的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路两旁分布着池塘,水面种植着多种水生植物。空气中闻不到鱼腥味,让人觉得这里不像水产养殖基地,反而更像是一个生态农业园。

10年前,这片“鱼米之乡”曾无人问津。董事长张高立和团队奋斗8年,这里已然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国渔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基地,他也获得浙江省“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个人、杭州丰收人物等荣誉。

从抱着“铁饭碗”到扎根泥土、创办品牌,张高立用8年时间,书写一部农人的奋斗史,也摸索出了一套有特色的鱼类养殖模式——“鱼校长”。

两次放弃稳定工作,多次遭遇滑铁卢

他为了情怀深耕渔业8年

张高立并非养鱼出身。出身农村的他,曾因考入机关单位成为全家的骄傲。然而,25岁那年,他忽然辞职进入了企业。

“那个时候正逢改革开放的浪潮,这当中面临很多机会,我也想自己做点事情。”张高立说。

家人不同意,他却铁了心要辞职。年,他离开了安徽家乡,来到浙江打工,靠着大学所学的食品营养专业,进入一家企业当技术员。

短短3年,张高立便从普通员工升到了总经理。等到第二年时,他的年薪已超过40万元。眼看着前程似锦,张高立却又有了新想法:创业。

“一次吃饭,突然发现我和朋友都对有机鱼市场感兴趣,认为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张高立说,当时,水产养殖业大多以粗放型养殖为主,忽视了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指标,而他希望能够生产出绿色安全的水产品。

年,张高立再度辞职,自己借来多万,与合伙人的万合在一起,在余杭区流转多亩土地。年初,企业成立了。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刚一开始,养殖的80万条黑鱼鱼苗几乎都收到了感染。

“当时损失了将近多万元人民币。”张高立回忆,那段时间,许多人纷纷打电话追债。“就感觉做农业太不容易了。”

在专家的指点下,张高立发现黑鱼是肉食性鱼类,喂食的冰鲜鱼中含有大量的虫类,为了杀虫只能用药,水质因此变坏,导致黑鱼受感染。

为了改善水质,他找到10所高校,开始了漫长的水系统研发过程。合伙人失去了信心,可他却没有放弃。咬牙坚持2年,张高立终于用上了自己最满意的水。

年,爱折腾的他又改养刺少肉好、价格更低的加州鲈鱼。可是,他不知道鱼要分塘,导致大鱼和小鱼抢饲料,到了鱼要上市的时候,才发现鱼个头太小,根本卖不出去。

本想着趁着年关大赚一笔,结果却只能把鱼重新分塘多养七个多月。此时,价格回落,他一下子少卖了多万元。“好在这批鱼养殖时间长,肉质更紧实,反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身边许多朋友转行到其它领域,张高立缺秉承着一份热忱,深耕农业8年,探索出一条生态养殖模式。

把鱼当作“学生”

探索智能化生态养殖之路

“养鱼就跟养孩子差不多,要经历幼儿园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最后到就业4个阶段,而鱼工厂就像是大学一样。”说起自家的鱼,“鱼校长”滔滔不绝。

张高立介绍,占地多亩的地方,分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两个区域。鱼儿在不同的“年级”会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内养殖。

循环水育苗

当鱼儿还是鱼苗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采用循环水育苗,在室内养殖区,采用恒温设备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生长在适宜温度下。

等鱼儿们生长到“中鱼”阶段,就进入“鱼跑道”去锻炼身体。在室外养殖区,28条“跑道”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通过一个推流系统循环流动。张高立告诉记者,鱼儿会沿着自己的“跑道”逆流游动。“这样可以让鱼时刻保持运动状态,从而增加其活性及繁殖效率。”

而到了成年鱼阶段,工作人员再将“鱼跑道”中的鱼送回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

记者看到,在成年后的最后阶段,工作人员还会在每条鱼的身上打码。每一批次鱼都可以通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