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www.txbyjgh.com/m/行走中,忽然听到一阵渔歌声,看到海边有一群人正在与海浪搏斗,在波涛滚滚中,我隐约看到了一条飘摇不定的一叶扁舟,在大海中显得那么瘦弱无力,虽然难以看清捕鱼者的面容,但见海中人围拢成一个圈子,起起落落,渔歌是从这里传过来的。
我突然想到一首千古名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此形此景,不正是范仲淹诗的真实写照吗?我急行几步,向这海中的人群奔去,因为这样的画面,只是从电视中看到过,对我来说,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渔船并没有行出多远。在距海岸沙滩几百米远的地方撒下渔网。那里,想必是浅海与深海的分界处,若再往前走,就可能是一去渺茫了。渔网撒入水中之后,形成了半圆形的渔场。随着声声吆喝,等待在沙滩上的渔民,只穿一条短裤,跃入海浪之中拉起渔网,跟着号子的节奏,一点一点的慢慢收拢。
站在风波里的舵手把渔船掌的很稳,他立于船头,头戴斗笠,裤腿高挽过膝,轻盈若鸟地弯腰操作。控制着网下部充分展开,网下部有不少铅条,重量使网迅速下垂。浪涛翻卷,此起彼伏,小舟在浪中颠簸,好像失了魂的孤雁,此时,就要考验船老大的驾驶能力了。
他稳住下盘,双膝随着波涛的轻荡而屈伸,上身微微半转,卯足劲,压低渔网。那柔韧如铁的丝孔,像一群飞翔的白鸽,呼啦啦抖擞在银光闪烁的海面。网眼像万千望穿的俊目,向着白浪横驰。激腾起阵阵欢悦。湿淋淋收聚,沉甸甸被拉向海岸……
此时看,恐怕最悠游的人就是舵手了,他站在船上跟着渔网前进,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仿佛站在寰宇之间,海风吹拂,所有的景物此刻只为他而存在。
而最费劲的,就是岸上那些拉网的人了,水的阻力加之鱼的逆游,网底淤泥的残积,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只因为如此,拉网的二十余人,躬背低肩,拼命将网拉向了沙滩。
据说,打鱼船上的人都有明确分工,比如有“出袋”,负责网袋筒的操作;“拖下纲”,负责下纲绳的起落,上面的称“上纲绳”,沉入海底的叫作“下纲绳”;“拔头披”,负责上纲绳的起放操作;“出网”,负责起网、放网。这些人,看来就是打鱼人的“出网”了。
在艳阳照耀下,这些普通的渔民,浸泡在清澈的海水中,那优美的姿势宛如一幅立体的画,像是一位艺术家在挥毫泼墨。一时间,穿短裤的游客,与穿泳装的女子,也投入到了拉网的队伍中,攀着网绳将一片银光闪烁拉向沙滩。
此时,海中依旧站立着两排拉网人,要做的,是踩着网底还要稳住网面,看起来轻松,但其实是要技能的。网底和网面都有拉力,须要掌握与岸上拉网的人配合,一紧一松间助力渔网行进。
网里的小鱼们开始起跳了,形成了一片片银色的彩蝶,很是壮观,有的小鱼竟能飞出一丈来高,形如下雨,那鳞色在阳光下纷纷闪耀,发出一道道反射的光线。岸上观望的人群不约而同拿出手机,拍摄下这难得一见的场面。
突然,小舟上那个船老大放喉开歌了:“家住大江头,浪潮中也,一叶扁舟。任南北随东西而遨游,无累亦无忧,老天有意难留。”他的嗓音嘶哑,音调徐缓,中气十足,所以声音传的很远很远……
说实话,最后看来,这网中收获的鱼虾并不太多,甚至少得可怜。但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是渔民收获大海的那颗心,收获人生经历中的那种磨练。而此刻,我也站在自由组合的行列里,手拉着渔网,兴奋的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