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赵峰通讯员张源李雯艳
数千株果木林间,一座渔业产业园几近完工;产业园内的天峰水产养殖公司旁,几辆收购鲜鱼的货车排队接货;公司总经理郭俊杰亲自上阵,挥舞着渔网,抄起一网网活蹦乱跳的新鲜鲈鱼,倒进货车后斗上的鱼舱……“每年4月下旬是鲈鱼上市时间,今年鲈鱼价格卖得好,上市时间也提前了。”郭俊杰说。
这里是老河口市仙人渡镇马岗村的生态循环渔业产业园,年3月开建,占地面积亩。
年7月,襄阳市实行汉江十年禁捕政策,禁止汉江流域天然水域内一切生产性捕捞。
既要刚性禁捕,也要满足百姓需求,老河口市于年3月选址紧邻汉江的马岗村,启动建设生态循环渔业产业园。产业园将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种技术相结合,养鱼产生的鱼粪、废水用来浇灌果树,真正做到循环水养殖、零污水排放和零环境污染,主产的鲈鱼进入襄阳市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截至目前,株果树苗已栽种完毕,包括天峰水产在内的5家经营主体已进驻园区。
于是,常年在汉江捕鱼捞鱼的郭俊杰转行了。他投入万元建成16个精养鱼池、1个净化池和1个循环池,占地面积亩,养殖鲈鱼规模已达35万尾,已销售2.4万斤,剩余17万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鱼池旁看到,16个鱼池内的水实现内部循环,并加装水质检测系统。郭俊杰通过手机APP,一方面可以掌握水温、亚硝酸盐、氨氮、溶氧、PH值等数据,一方面根据数据下达喂养指令。
采访时恰逢春雨淅沥,郭俊杰打开手机APP给记者演示:手机显示水温10摄氏度,溶氧量偏低。只见他立即开启增氧机,鱼食改为浮性颗粒配制饵料。“用浮性饵料,让鲈鱼‘折腾起来’,能够增加鱼池内的含氧量。另外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