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有这么一个地方,夏秋之交的早晨,天亮不久,五六人组成的捕鱼队在各自的鱼塘里忙碌着,几亩大小的鱼塘,拉网、装筐、上岸、称重、记账、装车,以往纯人工操作的装鱼环节,如今都用上了机器。装车后,白蕉海鲈被送往深加工车间。去掉鱼鳞、挑掉内脏,刀下一条白蕉海鲈的鱼肉被完美剔割,生鲜诱人,这样的画面通过互联网呈现在无数用户的手机屏幕中。
随着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这样从鱼塘到餐桌的过程,在白蕉镇已经见惯不怪了,但你可以能会惊讶这里不少养殖户是开豪车的!
今天,地道农旅地道君就带你走进斗门白蕉海鲈现代农业园找答案,看看怎么让一个养殖户养鲈鱼10个月,就能一塘赚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一、园区介绍
斗门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珠海斗门白蕉镇和鹤洲北片区,养殖面积超过3万亩,海鲈鱼产量占全国将近50%,并享有“中国海鲈之乡”的美誉。
拥有国家级的“五区-基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中国河口渔业示范区、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头衔。
二、建设亮点
1做好上层规划,扫除障碍
因地制宜斗门区政府立足珠海自然地理条件、农业渔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特点,充分考虑区位交通条件及生态关键保护要求,制定了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规划。
资金扶持加强农业资金投入,每年安排产业化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用于加工、销售、开拓外省市场等;在白蕉镇推广水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由市、区财政承担保险费用80%;进一步加大产业园资金投入,财政配套资金共万。
配套用地政府积极配套多亩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园建设水产加工厂。目前产业园加工区包括了白蕉海鲈加工物流园和全产业链升级的加工厂。
2立足产业痛点,铺就通路
市场对水产加工需求量大,但长久以来,珠海本地加工基础薄弱,以前每到海鲈渔期,养殖户只能把白蕉海鲈低价收购到北方去卖,所以一起卖不起价。为此,产业园开展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环节的建设,扭转了向外省低价甩卖的形势,转被动为主动,增强白蕉海鲈的市场竞争力。
完善产业链建设园区建设36万平方米水产品深加工厂房,投资20亿元打造水产品深加工物流企业,园区配备低温和超低温冷库以及世界顶级冷藏运输车。引进和培育多家企业,重点打造集水产品深加工、展销、交易、仓储、冷链物流、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强大的深加工冷链物流及完善的产业配套。
1.5h鱼塘到餐桌从鱼塘捕捞、运输、开背、放血、冰鲜、冷链到成品,产业园研发了一套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的生产设备用于全产业链生产,实现一条鱼从捕捞到餐桌只要1.5小时。通过产业链的完善,初始农产品附加值得以大大提高。
开拓电商销售端在珠海,转战线上电商新零售已成为水产企业的“新玩法”。产业园里的强竞农业面对线下销售骤冷,转发掘“宅经济”,开发“渔你分享”